中国股市从稳定性上是否已经战胜美国
2025年4月8日,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当天,美国股市在贸易战阴云和高通胀预期的双重压力下,经历了剧烈震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过1000点,标普500指数盘中跌幅一度接近3%,显示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深度担忧。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却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上证指数仅微跌0.3%,深证成指甚至小幅收红。这种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思考:在贸易战的长期博弈中,中国股市是否已经在稳定性上战胜了美国?
首先,从市场表现的波动性来看,中国股市的稳健令人刮目相看。2025年初以来,美国政府持续推进对华关税政策,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加剧,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美股市场多次出现“过山车”式行情。4月8日的下跌不过是近期动荡的延续,Cboe波动率指数(VIX)已攀升至45以上,创下近年来的高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股市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出了强大的抗跌能力。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在过去数月中波动幅度显著低于美股,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精准调控和对经济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股市的稳定性源于其独特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结构。自贸易战升级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降准降息、设立股市稳定基金以及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有效缓冲了外部冲击。相比之下,美国股市高度依赖市场自由调节,缺乏类似中国“国家队”这样的稳定机制。在全球风险偏好下降时,美国股市往往首当其冲,而中国通过资本账户的相对封闭性和外汇储备的强大后盾,避免了热钱大规模流出对市场的冲击。4月8日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尽管美国股市因贸易战升级而恐慌性抛售,中国股市却在政策护航下保持了冷静。
最后,投资者信心的差异也在放大两国的股市稳定性差距。美国市场目前弥漫着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企业盈利预期被不断下调。而在中国,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政府“稳增长”的决心和对消费的定向刺激政策,让市场参与者看到了希望。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在近期保持平稳,甚至在部分科技板块带动下有所回暖,这与美股交易量剧烈波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必须承认,中国股市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强势,其估值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与美国仍有差距。然而,在贸易战这一特殊背景下,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胜利。2025年4月8日的市场表现,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但它清晰地表明,中国股市正在以韧性和稳健,逐步赢得全球投资者的信任。而美国股市若无法摆脱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阴影,其波动性可能还将持续加剧。未来,随着贸易战局势的演变,这种稳定性上的分野或将进一步凸显,中国股市的“抗压之道”值得世界关注。